山西解放战争,竟还有日军部队,徐向前命令部队用刺刀将日寇全歼

皇家体育队

皇家体育队

  • 首页
  • 皇家体育队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皇家体育队 > 皇家体育队介绍 > 山西解放战争,竟还有日军部队,徐向前命令部队用刺刀将日寇全歼

    山西解放战争,竟还有日军部队,徐向前命令部队用刺刀将日寇全歼

    发布日期:2024-12-22 08:17    点击次数:79

    前言: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撤回中国境内的所有日军。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48年那场著名的晋中战役中,有一支由日本人组成的部队。

    那么,日军为何会出现在解放战争中呢?

    隐藏的日军

    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它所占领的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包括朝鲜、台湾、中国东北等地。

    这些殖民地被返还给相应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在1945年无条件投降,其国土被美军占领,撤回在中国的所有日军。

    但是总有些人“贼心不死”还想着东山再起,日军在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找到蒋介石,企图征求合作。

    展开剩余91%

    他本以为蒋介石会同意自己开出的条件,但没想到他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因为老蒋也不傻,他知道如果和日军合作,会很容易战胜共产党。

    但是按日军那种性格,日后定会引起事端,到时候再打国民党也说不定,所以在种种因素的考量下,老蒋拒绝了。

    但冈村宁次并没有放弃,他将目光放在了阎锡山的身上。阎锡山是谁呢?他是一位军阀,主要活动在山西地区。

    他在辛亥革命后掌握了山西政权,随后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包括军事力量的集中和政治控制,试图将山西建立为他的势力范围,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他的军阀和政治统治时期,出现贪污受贿、镇压等让百姓民不聊生的事件。

    在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表面上宣称抗日,但在实际行动中与日军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如果不是共产党劝导和威逼,他几乎要做了汉奸。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军冈村宁次就打上了阎锡山的主意,他派遣日本华北军参谋长高桥坦、第一军司令澄田来四郎、参谋长山冈道武纷纷劝说阎锡山。

    就这样阎锡山收留了6千多人的日本军队在部队中,改名为“第10总队”第一军第一一四师团师团长、中将三浦三郎,独立步兵第十四旅团旅团长、少将元泉馨,独立步兵第十旅团旅团长、少将坂井直俊等人。

    就这样,山西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乐园,阎锡山对他们的罪恶表示无视,任由日本欺压百姓,甚至还延续了“慰安妇”。

    1946年,阎锡山还在太原举行阅兵仪式,来彰显这支部队,他们穿着日军的军装,高呼“日本帝国”,台上的阎锡山满脸都是高兴。

    因为阎锡山觉得和日军合作,就有能力与共产党抗衡了。

    中央下令解放山西

    1947年,毛主席不得已下令让徐向前去解放山西。至于为什么说不得已?其实征西军失利以后,徐帅的身体就垮了,毛主席一直心疼让他养病。

    早在1946年,中原解放区面临国民党的全力进攻,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李先念多次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派遣徐帅前去主持大局。然而,由于徐帅的身体状况,一直未能成行。

    随着形势的紧迫,毛主席不得不决定让徐帅抱病上阵,命他主持山西战场。而毛主席为何非要派徐帅去呢?

    首先是因为他和阎锡山是老乡,都是山西人,徐帅对阎锡山也比较了解。而且,徐帅对山西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了解,打阎锡山的话,心里也有底。

    其次,徐帅很善于用兵,在1933年,红四方面军遭受失败后,部队实力大幅削弱,只剩下很少的兵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徐帅采取了连续抓大练兵的策略。他组织部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规模军事训练,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

    在接下来的仪陇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中,徐帅率领红四方面军以约6万兵力成功击败了蒋军约20万大军,歼灭敌军10万多人,并缴获了大量的火炮。

    所以根据种种因素,毛主席认为解放山西必须徐帅去。临行前,徐帅对毛主席立下军令状:

    “我去了,就要解放太原城,解放全山西!”

    徐帅拉起6万人马

    1947年6月,刘邓大军12万人,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转入外线作战。所以留给徐帅的兵力并不多,他不觉得这是困难,自己拉起了6万人马。

    他以军区少量基础部队为基础,扩充为野战纵队;以县大队、区小队为基础,扩充为太岳兵团;以冀鲁豫三省地方武装为基础,扩充成冀鲁豫独立旅。

    就这样,徐帅成功组建了6万人的部队。尽管这些部队缺乏作战经验,武器装备也不完备,甚至有些人只有简单的武器如大刀和长矛。

    然而,在徐帅的领导下,这些部队的士气非常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展现出一支劲旅的氛围。只要能够取得一两场胜利,这支部队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精锐部队。

    徐帅将目光锁定在了运城。运城位于山西省,是当时晋绥军的补给基地,储存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如果能够夺取运城,将会有多重战略优势。

    首先,控制运城可以南扼潼关,北联临汾,形成对山西敌军的夹击之势。这样的战略布局可以削弱敌军的防线,打破他们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

    其次,夺取运城可以利用城内的物资,为徐帅的部队提供重要的补给。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包括粮食、武器装备、弹药等。

    通过控制运城的物资,徐帅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部队的实力,增加战斗能力。

    第一次没有打下运城,但徐帅并没有气馁,他鼓励士兵“运城虽未攻克,责任完全在我,但对部队锻炼甚大。”

    他总结经验准备再攻,决心拿下运城,第二次花了两天时间,一举拿下运城,并且缴获了大量物资。

    接下来徐帅打算让阎锡山,不知不觉的掉进陷阱里,让晋绥军不知不觉被消灭殆尽,因为阎锡山有13万大军,徐帅有7万,力量实在悬殊,徐帅决定采用调虎离山之计。

    晋中战役

    在1948年6月初,徐向前指挥部队在风陵渡口进行了造船、征粮和练兵等活动,给人以渡河开赴西北战场的假象。这是为了迷惑敌人,使其对部队的真正意图产生误解。

    而在6月11日,徐向前下令一部偏师绕过阎锡山在子洪口、白狮岭一带设置的坚固防线,进攻汾阳和孝义一线。

    这个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阎锡山的防线,迅速突破到山西的其他地区,并继续推进解放战争的进程。

    通过采取迂回行动,绕开敌军的主要防线,徐向前试图在战略上取得优势。这种战术手段可以使敌人陷入困惑,为自己的部队创造出更好的突破和进攻机会。

    徐向前指挥部队采取了一套组合拳的战术,旨在诱导阎锡山,相信山西共产党军队急于西渡黄河,并派遣偏师去牵制阎军主力,以保障主力部队向西进军。

    同时,徐向前设下太原和子洪口的坚固防线,使偏师陷入绝地,看起来容易攻击。

    阎锡山则中计,为了迅速消灭这支小部队,派出了一支闪击兵团,由34军军长高倬之率领,向汾阳和孝义一线发起进攻,很快徐帅就带着部队将其歼灭。

    不久,徐帅进攻到了晋中地区,阎锡山听闻坐不住了,他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第10总队”那个全是日本人的部队。

    听闻是日本,战士们的情绪更加高涨,心想日本都投降了怎么还藏有一支部队,对于此战役,徐帅说

    “本次战役不需要俘虏,全歼即可”

    随着一声令下,日本阵地被疯狂轰炸,结束后,战士们上好刺刀,高喊着冲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这一战,日军被全数歼灭,山西彻底解放。

    结语:

    在中国解放战争中,晋中战役被视为中日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决定性的打击,标志着日本侵略军在山西地区的抵抗最终被彻底击败。

    晋中战役的胜利意味着,日本侵略军在山西地区的抵抗被彻底粉碎,他们无法再继续依靠山西东山再起的幻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展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徐向前指挥的偏师成功地全歼了敌军的主力

    这样的战绩在世界战争史上是少有的,使徐向前的名字响彻世界。晋中战役的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和决心,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发布于:天津市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