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为何会缺少棉衣?这个文人难辞其咎
前言:
电影《长津湖》的播出,让那段发生于异国他乡的战争再次浮现在众人面前。而除了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士外,那些被严寒夺去生命的战士亦是令人心疼。
悲伤之余,许多人陷入了思考:战前准备时为何不给战士们发棉衣?到达战场上的补给去哪了?是国家负担不起,还是另有原因呢?
实际上造成志愿军缺少棉衣的状况很多,可若是提及造成长津湖战场上被冻牺牲的志愿军缺少棉衣的原因,则与一个叫做张东荪的文人脱不开关系。
一、战前准备
1950年10月,我国13兵团在朝鲜的战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时驻防国内的第九兵团也即将奔赴朝鲜战场,正在为这次的跨国战斗做战前准备。
展开剩余86%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叫做宋时轮,1950年九月份之前,宋时轮正带着部队在华东、华北等南方战区等待命令,随时准备着解放宝岛。
9月10日,宋时轮接到一个新的命令:立刻准备好,带领兵团前往山东集合,从山东入朝作战。
一番部署后,宋时轮带领着十五万将士,经海陆空三路共同前往山东集合。不过为了保密,消息被严格控制,此时大家也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到朱德给大家开动员会,这才明白此行的目的。
而从接到命令直到奔赴战场的这段时间里,宋时轮一直都在为棉衣的事情忙碌着。
按照当时的军中规定,每个战区的军装都由自己管辖区域内的被服厂生产。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属于南方的部队,这些志愿军的棉服应由华东战区的被服厂生产。
华东战区确实紧锣密鼓地生产棉衣,并且按时完成了任务。可棉衣送到宋时轮面前时,发现这批棉衣根本不能用。
因为被服厂处于南方,没有生产厚棉衣的经验,更想象不到严寒的环境中到底应该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宋时轮虽然也不知道朝鲜战场到底有多冷,但他可以确定目前这些棉衣根本不能用。时间越来越近,指望华东被服厂临时学习经验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东北战区的帮助。
东北被服厂确实接到了通知,可他们的棉衣要优先供给正在战场上的13兵团(东北边防军)。
加上当时的生产水平有限,许多棉衣都是百姓们手工缝制,根本无法再追加第九军团的棉服了。好在山东军区答应帮助宋时轮生产棉衣,这才令他稍稍放下心来。
若是按照原计划11月15日出发,或许山东军区加上其他兵团的资助,凑齐第九军团的棉衣也不是没有可能。谁知计划提前了十一天,这样一来没等到山东军区的棉服到位,第九兵团就不得不奔赴朝鲜。在随后发生的长津湖战斗中,五万伤亡人员中便有三万多人是死于寒冷。
换句话说,计划提前、缺少棉衣是导致志愿军因冻牺牲的直接元凶,而造成计划提前的导火索,则就是上文提到的张东荪。
张东荪是何人
张东荪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之一,曾经担任过中国民盟的委员,不论对于国民党还是我党,张东荪都是一位十分有影响力的人物。
对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张东荪十分厌恶,曾经为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写过不少文章。面对蒋介石的拉拢,他岿然不动,婉言谢绝。
不过对于我党的主张,张东荪也并不赞同。事实上,当张东荪发现他的信仰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后,他的地位就略显尴尬。
一方面张东荪是两党之间的使者,有时候能够起到缓和关系、传递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张东荪既不支持国民党,对我党也不是完全认同。不过在抗日、国家统一的问题上,张东荪未犯过错误,还是有着令人钦佩的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中,他爱护青年,不惜以死抗日。抗战胜利后,面临北平解放难题时,张东荪亲自找到傅作义,劝他遵从百姓意愿,不要无端发起战争。
有了张东荪的劝阻,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加快了许多。每当谈起这个问题时,就连毛主席也总是微笑着说:“张东荪为北平的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啊。”
每当日后回想起毛主席的这句赞扬,张东荪都会不自觉地开心起来。
但是,这些功劳亦不能掩盖其大过。在面对国际问题上,张东荪却明显没有认清局势。他认为中国不应该与苏联关系太过密切,也不应该同美国关系那么僵硬,中国应该走好自己的路。至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张东荪认为应该是介于我党和国民党之间。
很显然,张东荪并没有看清国际形式,也并没有大国外交的观念。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曾经苏联又帮助过中国,就当时美苏争霸的形式而言,同苏联建交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优的答案。
至于美国,虽然在一些地方曾帮助过中国,但美国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国家,一切的帮助都建立在利益上。何况美国当时对中国虎视眈眈,意识形态上也是敌对的,当然不可能建交。
说起来张东荪对美国有一些惧怕,也正是因为这种畏惧,导致张东荪犯了更大的错误,间接导致长津湖战役中的三万多志愿军被冻死。
张东荪及长津湖战斗
在第九兵团还没有到朝鲜战场之前,张东荪迎来一位“客人”——王志奇。这个王志奇是个美国JIAN谍,来找到张东荪正是想要套取情报。
“我已经得到了确切消息,美国力量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听到这个消息,张东荪十分害怕,对王志奇说:“你能不能帮我传达一下消息,让美国千万不要攻打中国。”
王志奇眼看目的达成,随即将情报套了出来,这些情报中就有一条是关于第九兵团前往朝鲜战场的时间。
更可气的是,送出这些情报的电台还是张东荪提供的,他本人甚至将王志奇当成了一个救命稻草,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叛国行为”。
没过多久,王志奇就被抓捕归案,为他提供情报的张东荪也浮出水面。为了不让美国人抓住针对第九兵团的机会,第九军团的入朝作战时间也只能提前。
就是因为张东荪将情报送给美国,这才导致志愿军没等山东等军区的棉衣送来,就被迫前往现场(甚至于一些重型武器也缺乏)。即便在到达沈阳时有少量战士更换了棉衣,也仍有大部分战士未能及时更换,这也最终导致在第九军团抵进长津湖时,仍面临着严重的后勤补给压力。
而在长津湖地区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下(气温最低达零下40摄氏度),那些年轻的战士单是被冻死、冻伤便有几万人。
总结:
长津湖一战中,志愿军缺少棉衣的原因不仅仅是生产力有限,以及时间仓促,包括美国对我军补给的轰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可归根结底,当时身居要职的张东荪都要为这起悲壮的战斗中的牺牲担负绝大部分责任。
发布于:天津市